别把脑瘫诗人煲成一锅鸡汤
别把“脑瘫诗人”煲成一锅鸡汤
【摘要】
不论是“脑瘫诗人”,还是“农妇诗人”,其实这样的称号都是对诗的亵渎和对余秀华苦难的透支,因为关注的焦点已非诗本身。而当这种透支所产生的感动渐渐让大众感到疲劳
2015-01-19 15:31:23.0王祥别把“脑瘫诗人”煲成一锅鸡汤余秀华 脑瘫 诗8235849时政社会评论频道/enpproperty-->
近日,随着一首名为《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》的诗在网络“病毒般蔓延”后,余秀华火了。这个湖北钟祥市石排镇横店村患有脑瘫的农妇,被学者沈睿誉为“中国的艾米丽•迪金森(美国最伟大的诗人之一)”。(1月19日新华社)
不论是“脑瘫诗人”,还是“农妇诗人”,其实这样的称号都是对诗的亵渎和对余秀华苦难的透支,因为关注的焦点已非诗本身。而当这种透支所产生的感动渐渐让大众感到疲劳,那么余秀华就将彻底淡出我们的视野,连着她描述时代、刻画自己的诗,届时“只见新人笑,不见旧人哭”。
诗人沈浩波在比较许立志(打工仔)与余秀华时说,许立志“把苦难写成了有尊严的诗,是个好诗人,所以大众不会真喜欢他的诗”,而余秀华“把苦难煲成了鸡汤,不是个好诗人,所以大众必会持续喜欢,热泪涟涟”。此点评可谓一针见血。
很多人都说这是个浮躁的时代,但我认为,这是一个贫瘠的时代——精神贫瘠。每一个新奇消息(不论大小)的出现,媒体报道都能冠以“走红”的字眼;每一件好人好事的发生,都能被冠以“最美XX”。但结果却是:抬头一看满屏红,低头一瞥仍心酸。
将好人好事扩散开去并无不对,但模糊焦点,宣扬侧面就有些得不偿失。这就好比行军打仗,若放弃正面战场不攻,而在边角小路大布兵力,即便获得了“胜利”,两相对比,也是大大的不划算。余秀华的诗就是正面战场,而她的患病、身份,只是边角小路。
杜甫一生穷困潦倒,但我们首先想到的仍是他的诗;李煜贵为一国之君,但能让我们记住的他是他的词。试想,若杜甫只是一个生活在唐代的穷困小官吏,若李煜只是一个战乱年代的碌碌君主,还能光耀史册、为后人铭记吗?
同理,也许将余秀华煲成一锅鸡汤可以让她在当下声名鹊起,但这一短暂时段,比起历史长河,差得太多太多。更重要的是,别让这强加而来的鸡汤,毁了原本可以生产出的好诗歌、好文学。
(文/王祥)